精品长文创作季
钟山风雨起苍黄,百万雄师过大江,在一位又一位优秀将领的带领下,经过漫长的浴血奋战,共产党最终杀出重围,赢得了革命的胜利。然而,随着时光的流逝,曾经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帅们逐渐离开了人世。
如今,开国将帅的阵容仅剩下两位,他们分别是刚刚庆祝了110岁生日的张力雄,和年满100岁的王扶之。两位老将,虽然年岁悬殊,却都在战场上有着卓越的贡献,今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的传奇人生。
展开剩余88%2023年11月21日,张力雄的家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,家人们身穿节庆的衣服,热热闹闹的场面让人误以为是提前庆祝新年的到来。其实,那天正是张力雄的110岁生日,这位从红军长征走到今天的老兵,几乎无人能与之比肩他的军龄。
虽然张力雄被授予了开国少将军衔,但他的少年时光并不如意。1913年,他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市的一个贫苦小村庄,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。在那个大地主们盘踞的年代,农民的命运只能是受尽压迫与剥削,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困顿。尽管如此,张力雄的父母仍坚持送他进私塾,希望他能够有所成就。然而,沉重的学费让家中债台高筑,最终,年仅11岁的张力雄不得不辍学,离开家乡,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到外面谋生,减轻家庭的负担。
哪个孩子喜欢在脏乱的工厂中工作?哪里能有光鲜亮丽的生活?然而,张力雄在工厂中坚持了五年。尽管工作又脏又累,甚至面临着可能被剥削的风险,但张力雄没有放弃。这五年,正是社会风气发生巨变的时期。新文化运动带来了思想的解放,张力雄也逐渐意识到,中国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,而他,作为青年一员,应该做点什么。于是,他开始四处寻找加入革命组织的机会。误打误撞下,张力雄结识了共产党人,并顺利加入了共青团。
彼时,国共合作已经破裂,无数共产党人在蒋介石的屠刀下丧命,所谓的“白色恐怖”笼罩了整个中国。共产党的力量已所剩无几,亟需新鲜血液注入。张力雄的加入,正是这个时刻的需求。通过共青团的培训,张力雄成功进入了红军队伍。
随着国民党与红军之间的较量愈加激烈,张力雄展现出极高的军事才能,屡屡在生死关头巧妙脱险。他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,逐步晋升为红一方面军第三十四师第100团政委,成为队伍中的中坚力量。当时的张力雄仅21岁,但他不仅能上阵杀敌,还能在后方进行指挥。甚至毛主席听闻过他的名字,曾多次表示想见见这位年轻的将领。
有一次,张力雄终于与毛主席见面,毛主席还亲自赞扬了他,张力雄的信心更是大增,他发誓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。
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,红军开始了艰难的长征,张力雄的名字逐渐在战争史中闪光。长征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壮举之一,也是对每个红军战士身体和意志的极限挑战。张力雄所在的部队被誉为“铁流后卫”,他总是带领队伍最后撤离,确保主力部队的安全。长征途中,张力雄多次身陷困境,但他依然凭借勇气和智慧,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杀出一条血路,甚至因此受伤。但即便如此,他几乎没有休息,依然坚持返回战斗岗位,为了部队的胜利,他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
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,张力雄继续发挥出色的指挥才能,参加了中原突围、淮海战役等关键战役,立下赫赫战功,成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者之一。
然而,张力雄从未自夸,他总是谦逊地称自己为“幸存者”与“幸运儿”。无论是1955年晋升为大校,还是后来的少将,他始终脚踏实地,不为名利所动。直到他退休,张力雄依然坚持为人民服务,特别是在家乡捐资助学,捐赠书籍,支持教育事业,弥补自己当年未能完成学业的遗憾。直到今天,张力雄已经年满110岁,但他依然精神矍铄,心系祖国和家乡,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而王扶之,这位最年轻的开国将帅,今年也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。虽然与张力雄相差10岁,但同样的英雄气概,成就了王扶之在战场上的传奇。
王扶之1923年出生在陕西省子州县的一个贫困农户家庭,早年丧母,和父亲、祖父相依为命。生活贫困让王扶之家境困难,甚至一家三口曾一度连饭都吃不上。父亲带着王扶之和爷爷投奔延安的地主家庭做长工,而王扶之也从小开始跟随地主放牛、干活,学会了吃苦耐劳。
尽管生活艰辛,王扶之的父亲依然坚持让他接受教育,曾为此借来了一些学费,让王扶之短暂进入私塾学习。正是在这个时刻,王扶之萌生了加入红军的念头。年仅12岁的他,在没有告别父亲和爷爷的情况下,偷偷离家报考了红军。当时的他年纪太小,刚刚勉强过了身高限制,被成功纳入红军。1935年,王扶之加入中国共青团,翌年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,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。
年少的王扶之在战场上表现出色,在参加首战时,凭借机智和勇气成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配枪。在随后的战争中,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。在解放战争期间,王扶之成为了东北民主联军的营长,在平津战役等重要战役中屡立战功。最终,他荣获三次大功和八一勋章。
王扶之一生中最为人知的事迹,莫过于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生死经历。1952年8月,王扶之所在的坑道遭遇敌人的空袭,一枚炸弹准确投落,坑道被炸塌,王扶之和几名战友被困在废墟中。38个小时的等待与挣扎中,王扶之不仅凭借坚定的意志力坚持活下来,还凭着几只苍蝇的引导,最终在战友的帮助下被救出。那段艰难的经历,成为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记忆。
王扶之的军旅生涯充满传奇,而在解放战争胜利后,他也带着荣耀回到家乡,成为了当地人民的骄傲。即便在他经历过错误的政治审判后,真相大白,王扶之依旧坚守岗位,直到退休。
如今,王扶之已经百岁高龄,依旧精神矍铄,身体健康。尽管时间流逝,王扶之仍旧生活在自己的历史中,见证着祖国的飞速发展和强大。
每次阅兵仪式上,我们看到的,不仅仅是各式各样的兵种展示和先进的武器装备,更是那些曾在硝烟中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的身影。尽管他们年事已高,身上的伤痛无数,但他们的眼神依然坚定,那份英雄气概从未褪色。正是这些无畏的先辈们,为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铺就了道路。
因此,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铭记历史,尊敬英雄,传承他们的精神,不忘初心,继续前行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升富配资,正规配资炒股平台搜加杠网,配资网站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