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适用范围与产品定义
产品用途 用于口腔种植手术中重建缺失牙患者的牙槽骨骨组织,解决水平或垂直骨量不足问题,具体包括: 拔牙后或残根拔除术后的拔牙窝填充; 牙槽嵴恢复; 牙周疾病引起的牙槽骨缺损修复。 材料分类 天然植骨材料:同种异体骨、异种骨(动物源性骨,如牛骨、猪骨)。 人工合成植骨材料:磷酸钙类生物陶瓷(羟基磷灰石、β-磷酸三钙)、硅钙类生物活性玻璃等。 复合材料:含有机成分(如胶原)或添加赋型剂(羧甲纤维素钠、透明质酸钠)的材料。
二、注册审查核心要点
1. 监管信息
产品命名:需符合《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》,例如“口腔用骨填充材料”。 分类编码:属于III类医疗器械,分类编码为17-08-06(口腔植入及组织重建材料)。 注册单元划分: 原材料来源不同(如牛骨、猪骨)需划分为不同注册单元; 制备工艺不同(如脱脂、脱蛋白、煅烧工艺差异)需单独注册。
2. 综述资料
展开剩余70% 原材料控制: 动物源性材料需明确种属、地理来源、年龄、取材部位(如牛股骨、牛肋骨); 需提供病毒灭活、免疫原性控制工艺验证资料。 结构组成: 提供粉体粒径、块体形状尺寸、孔隙特性(扫描电镜照片); 说明降解机理、降解产物及预期降解时间。 适用范围与禁忌证: 适用范围需明确使用场景(如牙槽骨缺损修复); 禁忌证需包括过敏体质、严重骨代谢疾病等。
3. 非临床资料
性能指标: 物理性能:粒径分布、孔隙率(需符合YY/T 0511等标准); 化学性能:钙磷比、重金属残留(如铅、汞含量); 无菌要求:需通过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(≤4μg/g)。 生物安全性: 依据GB/T 16886系列标准进行细胞毒性、致敏性、遗传毒性测试; 动物源性材料需提供病毒灭活验证(如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≤50ng/剂)。 动物试验: 推荐使用犬或小型猪模型,观察骨填充材料的成骨效果及降解周期; 需设置对照组(如空白组、同类已上市产品组)。
4. 临床评价
同品种对比:优先通过与已上市同类产品的数据对比论证安全性; 临床试验:若缺乏同品种数据,需开展临床试验,样本量需满足统计学要求(如至少30例); 观察终点:包括骨密度变化、种植体稳定性(ISQ值)、并发症发生率等。
5. 风险管理
风险分析:需覆盖全生命周期(如原材料污染、降解产物蓄积); 控制措施: 病毒灭活工艺验证(如60℃加热10小时); 包装密封性测试(如真空衰减法检测泄漏率)。
三、特殊考量因素
1.动物源性材料
需提供《动物源性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》要求的溯源文件; 推荐使用低免疫原性动物(如新西兰兔)或经过脱细胞处理的材料。
2.降解性能
需提供加速降解试验(如70℃水浴7天模拟1年降解)数据; 临床前需验证降解产物对局部组织的影响(如pH值变化)。
3.复合材料
若含生长因子(如BMP-2),需提供药代动力学及长期安全性数据; 需评估赋型剂(如甘油)对材料性能的影响。
四、实例参考
案例1:某牛骨来源骨填充材料因未明确煅烧工艺温度,被要求补充DSC(差示扫描量热法)验证数据; 案例2:某磷酸钙陶瓷因孔隙率不达标(实测45% vs 标称60%),需重新进行动物试验验证成骨效果。
发布于:广东省
升富配资,正规配资炒股平台搜加杠网,配资网站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